娱乐

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真的有那么不堪入眼吗?

时间:2010-12-5 17:23:32  作者:探索   来源:焦点  查看:  评论:0
内容摘要:好多人都不明白最后女主为什么自杀了 也不明白男主为什么最后也莫名其妙死掉了其实我觉得女主最后会跳楼自杀是因为她真心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唯一陪伴着她的亲人去世了 从小一起长的青梅竹马最信任的人

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真的有那么不堪入眼吗?

好多人都不明白最后女主为什么自杀了 也不明白男主为什么最后也莫名其妙死掉了

其实我觉得女主最后会跳楼自杀是郭敬因为她真心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 唯一陪伴着她的亲人去世了 从小一起长的青梅竹马最信任的人甚至是最爱的人因为一条短信认为是女主杀的顾森湘 当时女主的男朋友?应该是男朋友顾森西也误会是女主杀的人 让女主去死 骂女主说了很多伤人的话 具体的忘了大概就是骂女主婊子 不要脸 不干净之类的....






其实看过书的应该都知道这三个人就是女主的全世界了,这件事之后相当于女主的悲伤不堪全世界都崩塌了。

讲真看到顾森西对易瑶说的逆流话我都忍不住心里悲哀压抑,也曾神经病一样把我幻想成易瑶,成河我想如果我是有那易瑶哪怕这个世界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妈妈各种爱我的亲人,在面对两个最信任的入眼人跟我说这种话我也会觉得很绝望觉得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更不要说本来全世界就只有这两个人和妈妈的郭敬易瑶了,所以易瑶最后的悲伤不堪自杀并没有知乎里说的那么莫名其妙。

可能有些人认为段扯的逆流原因是因为现实中没有类似的事情。

所以就来说说我身边的成河事情吧我有一个特别特别好的朋友,她人很好,有那长的入眼很好看,就是郭敬本人有点爱玩,但不是悲伤不堪那种爱玩感情就是抽烟喝酒泡吧什么都干,注意是逆流在高中时期。

她后来有一个男朋友让她收了心,从在一起以后再也没有干过这些事,简单来说就是从良了吧【原谅我用词不当】

她男朋友也是一个挺帅的人也有好多小姑娘喜欢,后来不知道从哪传出来的谣言说我朋友不是处堕过胎不干净,然后那男的就来找我朋友吵了一架,大概内容就差不多是顾森西说的话吧...

我朋友真的对那个男的特别特别认真基本上把全身的坏毛病全改了,这件事之后我朋友真的受到了特别大的打击,而且这件事很快就在学校传遍了,所有人看我朋友都是那种看异类的眼神,甚至有几个混混来找我朋友yp...

然后我朋友就转学了,后来听说她抑郁了,然后就渐渐没有她什么消息了...

看完《悲伤逆流成河》后我突然觉得我朋友跟易瑶很像,但庆幸的是我朋友有家人还有好多爱她的人,而易瑶没有,所以这么一想易瑶会自杀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的事

试想一下如果是你遇到这些事你会怎么做?

再说说齐铭自杀,其实有个东西叫心理阴影,齐铭心里肯定觉得是因为自己的不信任导致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易瑶自杀,还死在了自己面前,我猜想大概自易瑶自杀后齐铭一直活在愧疚恐惧里,多多少少应该也有点抑郁,最后实在撑不住自杀的。

所以其实男女主的自杀是符合情理的,并没有说的那么扯,而且这本书确实从刚开始就很压抑。

好多人都说这一类堕胎劈腿的书和假,例如《匆匆那年》《致青春》《悲伤逆流成河》这类,我只能说这些事没发生在你身边,我的高中是一个蛮差的学校,高中三年我至少见过两个堕胎的姑娘。所以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你们所说的扯不过就是没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在这里看知乎的应该都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没发生在你们身上不代表没有过,而小说也基本不会写很平淡的事情,所以这些小说发生的这些事并不全是扯,只是刚巧你的生活中没有遇到而已。

我觉得是把人性中的恶毒面过于集中和巧合的全部呈现出来了

易遥的死在书里的逻辑中,其实是合理的,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并不一定需要全方位的心灵坍塌就去死,或者说,易遥的死被郭敬明填的太满反而成了一种虚假。

事实上有些假的东西是真的,有些真的其实是假的。

为什么年轻气盛的人喜欢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情,荷尔蒙加中二病,什么逻辑失衡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本书2007年出版吧大概,我觉得比很多堕胎文学好像还是早那么一丢丢的,所以后面都是类型片,这个算始祖。

离异家庭就相当于孤儿,来自暴发户邻居的暴击,为了爱奉献自我,高中生幼稚的爱恨情仇,这种事情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主要是是不是都会发展到那么恶劣的地步,以及做人真的会不会有点自救的意识,还有就是郭敬明过于时代烙印文笔,以至于很多人说道这本书,不是不堪入目,而是无病呻吟。

我在别的地方回答过类似的问题,我依旧觉得这并不是一本爱情忧伤青春小说,本质上其实是一种霸凌现象体现的小说。

一个两面性的父亲,一个两面性的母亲,一些两面性的同学,一群两面性的邻居,恰巧你得接受所有人好的一面,但是你却必须要生活在他们所有人坏的,恶劣的,卑鄙的一面中,这很焦灼啊。我成年好多年了,都觉得自己有时候无法平衡来自职场上的两面性,我觉得一个高中生在全中的黑暗里死掉了,其实也不意外。

成年的好处,就是如果我的生活,工作,情感,坍塌到无可救药地步的时候,我至少还有一点点的人生经验能够让我去权衡利弊来决定各种选择,不到万不得已绝壁不用去死,但是未成年人不行。

是叫唐小米吧?这种女生后来成长为的女人,太多太多了,都应该惨遭横祸致死。

你有钱,你漂亮,你运气好,你就可以对别人做不好的事情吗?这个世界需要LOVE and PEACE,还是应该多看点向上的,积极的,正能量的东西,毕竟很多人永远无法体会那种困境。

嗯,还有,郭敬明文笔还需要正常点。

很不幸我曾经竟然花了时间去看这本破小说。那时候是初二,后桌是个女生,她跟我说:“悲伤逆流成河这本书我看哭了,你呢?”我说我没看过,就借她的那本来看了。


当时作为一个初二学生,虽然书读得不算多,但是因为学校要求读世界名著,所以像【呐喊】,【骆驼祥子】,【童年】,【活着】这些名著也肯定是看过的,这些名著真的是大悲中的大悲,所以对于某些低级恶趣味的强行悲剧还是能免疫的。


悲伤逆流成河我真的忍不住想吐槽,把所有能想象到的悲剧:没有父亲在身边(感谢知友提醒,年代遥远有点忘了),妈妈是妓女,心中白马王子青梅竹马对自己没意思,意外怀孕,堕胎然后身残……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啊。然后为了突出一下悲,中间弄了一些甜甜的青春爱情故事片段,最后突然来一句“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然后就各种狗血,什么割腕,含冤跳楼而死之类的,我当时看了真的想喷死这个作者。这都什么玩意?三观不正情节扭曲,这就悲伤逆流成河?那【活着】跟【骆驼祥子】这种呢?悲伤逆流成银河?我真的纳闷了很久,矫揉造作的笔风和低俗的情节,加上哗众取宠的书名,竟然就成了畅销文、青春疼痛文学??


—————————————————————————————————————


呀,没想到随便一答竟然好像火了。那我就写多一点吧。


我先针对评论说得比较多的吧。首先,我没有拿骆驼祥子跟悲伤逆流成河比,我只是说,当年我是个因为学校要求所以读过这类名著的人,有部分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对郭敬明这本书不太感冒。还有这本书名字着实有点过分,直接以悲为名,还逆流成河了,这阵仗这么大,结果这么不堪,所以我才吐槽说这种也好叫悲伤逆流成河,太过了。


然后具体说说我对这本书的看法。读这本书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我也忘了很多。但是大概记得的是说女主各种狗血的惨,让我感觉就是郭敬明为了让内容配得上书名,很努力地让所有他能想到的惨都写到了女主身上,然后最后强行悲惨结局……这本书让我感觉第一个恶心我的点就是强行悲剧,结尾有一段比较青春爱情小说类的,好像两对男女成眷属了各种撒糖。最骚的是他还手动提醒前方高能,来了一句“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然后后面女二莫名其妙割腕自杀,然后女主含冤而死,然后男主自杀,男二郁郁寡欢……我当时看了真的黑人问号脸,这完全讲不通啊,好好的怎么就全死了,女二自杀还有那条短信真的看得莫名其妙。当时上网搜了一下,郭敬明那时书迷还是很多的,都在强行为他解释结局,但是都有很大不妥之处……所以我觉得郭敬明就是强行悲剧而已。这剧情,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反正我无语到服气。


然后就是女主的各种遭遇,她遇到的各种惨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共鸣之处,我只觉得很荒诞很刻意。我只是觉得这本书就是各种青春小说里面狗血的惨集中起来成为一个大杂烩。如果非要杠说“没经历不代表没有,大千世界肯定有这么惨的”,那我也无话可说。毕竟大千宇宙奥特曼也有可能存在,我们没见过奥特曼不代表不存在,所以奥特曼是地球疼痛动漫??

还有说他的文笔可圈可点,值得学习的。那我们不是有初中必读名著嘛,那里有大把可以学啊,课本上的课文也是精选中的精选。也完全可以学啊,不能说我们能学习他的那种矫情文笔就说这本书好啊。


我对郭敬明的书评定为辣条文学。他的书就像辣条,小时候某个特定的年龄段,因为吃腻了常规的饭菜,所以就觉得辣条好吃,喜欢辣条。小学高年级到初中这段时间,确实学校要求读的都是名著,课本里面的课文也是很精华的文章,而这个时候杀出一个郭敬明式的浮夸风辣条文学,自然就会觉得很新奇。所谓存在即合理,这本书能畅销这背后肯定有它的原因。但是我们评价一部小说的好坏,不是应该从内容出发的吗?

内容上,人物刻画可以说挺失败的了,女主我只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惨,其他就没有了。其他人就更别说了,连个印象都不在了。情节就更不用说了,大家看过的都懂。当一大堆充斥着大量形容词比喻句的“华丽文笔”堆砌起来却没办法为人物刻画和情节描写服务时,他的文笔就算再好。看起来也是华而不实矫揉造作。

没有那么不堪,至少在我中学时期看《悲伤逆流成河》时被里边的情感触动过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并不说它有多么的不好,只是它只适合我们某个人生阶段,在那个阶段我们会被它触动,但过了那个阶段,我们成长了,就不再会被它所触动了,《悲伤逆流成河》就是这样。

只是哪怕现在看它挺狗血的,但毫无疑问它填充了我的青春

还有,总感觉对于自己喜欢过的东西,哪怕以后不喜欢了,但至少喜欢过的,所谓清醒过后的回踩,糟蹋的也不止是自己喜欢过的它,还有自己当初的那份热爱。

我认为郭敬明、饶雪漫小说的成功之处并不是“青春疼痛文学”在成年人看来有多深刻有多吸引人,而是他们可以在成年之后,依然能准确复刻出来青春期少女少年的心境。

前阵子我把自己初中时欣赏并收藏的佳作再拿出来看了一遍,感觉非常陌生:这个真是我的品味吗?

过了几分钟我确定了,是我的心境成熟了,所以我很难回到之前的状态了。

成熟以后的我会觉得“情绪不能写太满”,毕竟全天下可怜人多了,“我”的感受并不是最重要的。而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自尊心是最强烈的阶段,也比其他阶段都更敏感、脆弱、忧伤、彷徨,更容易感受到强烈的负面情绪,或者是天塌下来的感觉。

成熟以后的我会觉得故事可以狗血,但没必要狗血要素叠加地太满,这样反而会影响读者的代入感,尽量模糊主角形象才是最容易让人代入的。而青春期的孩子,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定位,迷茫的时候是不喜欢把自己想象成面目模糊的路人甲的,主角个性越强烈,生世越离奇,越是被全世界针对,反而越能让自己想要去笨拙的模仿,从而开启人生奇妙之旅。回想一下当年学校的风云人物,话题女王,不是成年人眼中的中二病,就是戏精附体。

成熟以后,我开始意识到那个自然死去的中二人格有多么的幼稚可笑。同时也发现,我再也无法复刻十几岁时的心境,也无法用成形的价值观与尚未脱离身体的幼稚想法互相混杂,写出不成熟的人看了会疼痛会悲伤会哭的东西了。

copyright © 2024 powered by 通文调武网   sitemap